第190章 大秦帝国之崛起(四)_大秦:糟糕,我爹是扶苏
笔趣阁 > 大秦:糟糕,我爹是扶苏 > 第190章 大秦帝国之崛起(四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90章 大秦帝国之崛起(四)

  任何变法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。

  强国!

  这是评判变法的唯一标准。

  不用去寻找,商鞅变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!

  商君法最直接的改变有两个方向,耕战,拆解出来两种制度,耕制与战制。

  战制是二十四等爵位制,令秦国的军队成为虎狼之师。

  耕制便是土地私有制和奖励耕战制,令秦国拥有数之不尽的土地。

  而现在废除商君法。

  唯一的衡量标准,便是耕作。

  在秦国。

  一亿三千七百八十二万亩田地。

  总产量八百万钟!

  包含禾、麦、稻,黍,荅菽在内总计六十亿斤!

  达到这个标准,在没有大面积灾害的情况下,才能养得起多达两百万的秦国各个级别的军队,才能支撑朝廷到处兴修水利,修路,修宫殿,修城墙,修长城。

  “一千万钟!”

  “二十七个郡产粮一千万钟!”

  大律府,嬴城抛开了所有的事情,再一次的召集了‘内朝议事’,而这一次,不再以大面积召见为准。

  主要召见了右丞相冯去疾,农业司司正田震及左右司长,宣传司司正淳于越及左右司长,工业司司正杨宏及左右司长,矿业司司正曾以,商业司司正巴晨。

  农业司六个司署粮种署,耕具署,耕牛署,赏食署,耕田署,耕作署,储量署的署正。

  嬴城话音未落,冯去疾就吞了吞口水,忍不住的说道:“这,老臣认为,能保持八百万钟,便可!”

  “八百万钟足以供应大秦一应所需!”

  田震也急忙跟着道:“是啊,丞相所说很有道理,今年能保持八百万钟这条线,就已经足够了。”

  “天下一统七年来,产量最高的一年也仅仅达到八百二十万钟,达到一千万钟,这,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啊!”

  面对嬴城毫无道理的提出标准,下方的众多官员纷纷提出了反对的意见。

  粮食产量的问题,不是别的,土地里面长出来的东西,他们也没有办法。

  老天爷要是不给活路,洪灾,旱灾,地龙翻身都直接影响到了田地产量。

  一千万钟,足足增长十二万万斤的产量。

  这抬不可能了!

  “不可能吗?”嬴城坐在上方屁股决定脑袋的摇头道:“一亩地产出六十斤粮食啊,这是有多么的低!”

  “即便是算上天灾,造成区域性的粮食减产。”

  “我认为粮食年产量保持在两百亿斤的产量底线,才算是达到我秦国最正常的水准。”

  “而这,我认为还是我低估了我秦国的粮食产量。”

  “此次划分田地,对隐田隐户的处理,至少能释放一倍的产量,一千万已经很低,很低了!”

  不怪嬴城提升粮食产量。

  就他穿越前的那一年,单陕西一地,就有一千四百万吨粮食产量。

  即便是机械化时代和农耕时代不同。

  技术不成就只能靠数量来提升了。

  而且。

  关中平原在宋朝以前,可是天下中心,天下必争之地。

  如用人的年龄来形容关中平原来说。

  关中平原目前还处在青壮时期,最鼎盛的时期。

  八水绕咸阳只是客观的形容。

  真正意义上来说,关中目前是处于一种水网密布的状态。

  尤其是郑国渠的开通,对黄河的应用,居历史之首。

  不足为外人道的话嬴城也不想多说,当即也是震声道:“此事不用再提了,一千万产量标准,不再更改。”

  “下一件事!”

  嬴城说着,看向了耕具署署正,问道:“农具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?”

  耕具署署正迅速回道:“准备了三万个铁头,只是这铁头制造难度很大,惊蛰前,顶多能再造出三万件。”

  】

  “耕牛署呢?”嬴城眉头一皱的问道。

  耕牛署署正眉头紧皱的说道:“目前能调动的耕牛只有一万余,一万两千四百二十头,想来应该是够的,各县乡里都有耕牛,不必朝廷操心。”

  “倒是牛犊有不少,只是这些牛犊不能劳作,得三年的时间长成才行,要不然累垮了就废掉了。”

  “粮种署呢?”嬴城眉头一皱。

  “一百万钟粮种分毫未动,月前下官就已经进行查探,并未有任何缺失。”粮种署署正迅速的回道。

  嬴城点了点头。

  今日议事自然不是要统计,目光一一一个个官员的身上掠过,而后沉声道:“农业司除了赏食署,其余六个司署,全部下乡里!”

  “就从咸阳开始!”

  闻言。

  冯去疾,田震,曾以,杨宏以及众多的署正一个个愣在了当场,表现的无比疑惑。

  不明白嬴城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。

  冯去疾忍不住的道:“大律令,难道要再次开始举官令吗?”

  “这上一次举官令之下,官员们都还没有到位,司署下乡里,朝廷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官员,况且,这下乡里之事,还是要慎重啊!”

  瞅着众人疑惑的样子,嬴城摇了摇头,眸光神异的道:“司署下乡并不是官员不下乡,就是单纯的司署下乡!”

  “即,在乡里之内,里正之下,设立六个农业司直属司署,归里正统一领导,但每一个司署都拥有单独向单一司署上呈下启的权力。”

  “即,里司署,亭司署,乡司署,县司署,郡司署,州司署,中央司署。”

  “各郡县之内原本就有专门负责农业的官吏,这部分官吏一缕划入郡县级农业司之内,并在其内划分七个农业司司署。”

  “建立一套完整的,直属朝廷管理的农业体系。”

  嬴城话音未落。

  下方众多官员的眼神就逐渐变了。

  “农业体系?”冯去疾眼神逐渐变得深邃的询问。

  必须要问清楚。

  因为他感觉。

  这可能带给整个秦国农业天翻地覆的变化,比之集体化农业更为雄阔和庞大。

  在他看来,集体化农业其实和以往差别不大,顶多就是大家一起来种田,大家一起来收割的事情,大家一起来分粮食的问题。

  这种事情各地的官员经常干,不足为奇。

  集体化农业所引发的问题是勋贵土地食邑的问题,而不是其他。

  但是现在。

  听嬴城这意思,他觉得他将农业集体化,想简单了!

  农业体系,究竟是怎样的农业体系?

  面对众人的疑惑。

  嬴城笑吟吟的笑道,在一张七尺纸张上面,拿着小管划了一张图。

  “咸阳,咸阳府衙,蒲乡,东山亭,蒲乡里,西蒲里……”

  嬴城划了十七八个不怎么圆的椭圆,道:“所谓的农业体系,就目前而言,只与种植有关,至于渔业,畜牧业不做考虑。

  简单来说,即一套完整的由朝廷控制的农业流程。

  朝廷农业司耕牛署,给咸阳十二乡,划分一千二百头耕牛,咸阳府衙给每一乡划分一百头耕牛。

  其中,蒲乡分到一百头牛。

  蒲乡乡主内乡耕牛署必须将这一百头耕牛,均分至每一个乡里之内。

  即每一亭十头耕牛均分而下。

  同样,东山亭分到十头耕牛,东山亭耕牛署必须将每十头耕牛分至蒲乡里,西蒲里等十个里内。”

  “蒲乡里内的耕牛由耕牛署管理,即耕牛归里集体所有,非蒲乡里任何一人所有。”

  “同样,农业司六司署下乡里,与此一样。”

  “耕田署管理集体农田,耕作署管理集体耕作,耕具署管理集体农具,储粮署管理集体粮食,耕种署管理集体粮种。”

  “即,在集体化乡里之内,成立小农业司,形成朝堂与乡里两头管理。”

  冯去疾愣神的盯着嬴城那张看起来极为稚嫩的脸庞。

  难以想象。

  这样的想法究竟是如何从这个少年的头脑中想出来的。

  因为不可思议。

  集体化农业最大的弊端。

  是劳作不均和分配不均。

  这是显而易见的问题。

  因为在乡里之中,关系复杂一点也不必勋贵联姻关系小。

  而这。

  也就导致了一起劳作一起分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。

  但是。

  小农业司的成立,却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。

  说白了。

  集体农业开始的前提条件,是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制度。

  没有相应的制度,让里正去凭借着自己的意志来驱使劳作,自然而然的会产生亲者少劳多分,远者多劳少分的现象。

  但是。

  只要有与之想匹配的制度,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此类问题。

  是的,最大程度。

  在他看来,没有任何制度是完全符合农业的。

  农业看似简单,但却又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。

  “没有问题!”冯去疾非常肯定的赞同道:“私有土地的问题上,依旧存在严重的问题,正如大律令以前所说。

  “闲时所有人都闲着,忙时所有人都忙着,苦守田地,一年四季就那么多粮食,这严重的浪费着劳动力,也因此,农闲之时,朝廷会征发徭役,农忙之时,徭役回家务农。”

  “同时呢,每个人的私心都很重,廷尉不下乡但并不代表着没有这方面的计较,在乡里问题上,产生最多的因为浇水私斗。”

  “尤其是浇山野之水,多是致死的私斗,此类问题在私有土地之下,没有办法解决。”

  “很简单的小事,处处在发生,夏季雨水多的时候,时常就有乡民半夜三更偷偷跑到渠口将别人家渠口堵了,疏通自家渠口。”

  “结果山野之水稍微一大,自家田地决口,不仅跑熵,还导致后面所有的田地一起决口,到头来,谁家的田地里都装不下水,可这事,谁也怪罪不了。”

  “再者乡里修渠这件事,堪称是整个治粟内史府最头疼的事情,没有之一。”

  “朝廷能做的,是如开凿郑国渠将其水引入关中平原,都姜堰引入巴蜀平原,灵渠之水引入南岭平原等等这些大型的水利。”

  “可这些水引入之后,还需要无数条大渠,中渠,小渠来分流,以此进入万家田地之内。”

  “水流冲刷而过,自有损沟渠,长时间沟渠的泥土便会被冲刷,需要时时修补,可这些事情,应该是每一个乡里应该做的事情。

  可是这家推那家,那家推他家,都不愿意去,只能是县衙发布修渠令,强令修渠。”

  “种种问题,数不胜数。”

  冯去疾顿了顿,沉吟道:“但是集体化农业,只要浇上游的地和浇下游的地没有区别,谁还半夜起来堵别人家的渠头。”

  “这也是为什么,老臣并未反对集体化农业的缘由,反而旁观。”

  “但是!”

  “小农业司的出现,却让老臣眼前一片大亮,惊觉之下,倍感大律令之雄才伟略。”

  “因为,一旦集体,便意味着全面释放劳力,不再以单户为一体,以一里为一体,大面积的耕作和大面积的收割,只会加快速度而不会降低速度。”

  “老臣现在反而更加的期待,天下乡里出现马台里一样情况,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,全里建造砖瓦房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57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57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